健康 https://www.025jiajiao.com/ “我是一边流泪一边写的信。维权路太难了。” 一向刚毅有力的郑渊洁竟然也有这么委屈的时候。 前段时间,他在微博上发布了《郑渊洁写给三个商标的一封信》。信中提到,这三个商标擅自使用他创作的角色名称。 为了维权,郑渊洁已经累计用了32年的时间。 至今都没有成功。 这一次,他准备拿出全部精力,死磕到底。 与这封信一同发出的,还有一条爆炸性消息: 为了专心维权,《童话大王》将于2022年1月停刊。 谁都不会想到,写了36年童话的郑渊洁,竟以这样的方式中断了创作。 童话都不敢这么写。 “惨胜如败” 让郑渊洁“认怂”的三个商标分别是“皮皮鲁猪皮肉”、“舒克内衣”和“童话大王童装”,注册都有十年之久。 十年来,郑渊洁一直投诉、打官司,但是他们利用法律漏洞不停钻空子。 按照《商标法》的规定,如果郑渊洁发现了侵权商标,需要在商标注册之日起的五年内提出投诉。 对于注册超过五年的商标,他拿不出有效的办法。只能引用其他法律条款,和对方慢慢耗。 这个过程,注定费时费力。 郑渊洁不是没有成功过,但是时间之久,只能用“惨胜”来形容。 对“皮皮鲁西餐厅”维权,他用了14年; 对“卤西西卤制品”维权,他用了10年; 对“舒克贝塔鼠粮”维权,他用了9年。 拿回一个商标,郑渊洁平均要花6年的时间,耗费大约9万元。 一心不可二用。面对如此艰难的困境,这位66岁的老人不得不做出抉择: “商标维权让我精疲力竭,我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写作。” 更恐怖的是,这只是冰山一角。 在这三个商标之后,还有672个侵权商标等着他。 《童话大王》火了以后,一些人盯上了皮皮鲁、鲁西西、舒克和贝塔,开始抢注商标,种类五花八门。 有卖卤味的卤西西、皮皮卤; 有舒克贝塔电子烟; 还有皮皮鲁“畜类人工授精”…… 看着自己创作的角色被这么糟蹋,郑渊洁心痛又气愤。 “这个案子(卤西西)一天不结案,大家就还能吃到‘鲁西西’的腿。” 他不是没想过自己注册商标,但是一个商标下面有45个类型,如果他自己注册了“皮皮鲁”童装,那么除童装外的任何一个品类都可以被其他人注册,像餐厅、猪皮肉,他是管不着的。 为一个商标注册全部45个类型,是一个工程量极大又不太现实的做法。 只好作罢。 而且,有时候商标能不能通过,完全在于审核人员。 在一个地方,舒克卫生纸被驳回;但在另外一个地方,舒克内衣就能成功。 有时候,郑渊洁去商标局,工作人员还理直气壮: “他是卖猪皮肉的,你是写童话的,井水不犯河水,把皮皮鲁印到包装袋上还是为你做宣传。” 别的作家听到这种话,也许就不再追究了。 但是郑渊洁不行。 如果对侵权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他就不是郑渊洁了。 “睚眦必报” 《童话大王》刚创刊时,有人嗤之以鼻:绝对活不过两年。 郑渊洁的反应是——把这个人的名字贴在书桌前,激励自己。 一坚持就是三十多年。 面对侵权,他也是同样坚持。 第一期《童话大王》的版权页上,就刊登了杂志社聘请的律师名字。之后的每一期,都有律师维权声明。 再后来,他甚至还在杂志上开辟了“马啸律师声明”栏目,详细记录谁抄袭了他,谁欠了他的稿费。 就算对方是小学生,郑渊洁也不会网开一面。 在某次作文大赛上,一个小学生抄袭了他的作品。 郑渊洁一怒之下公开了这名学生的个人信息,姓什么、在哪里上学、家在哪个城市哪条街道,只有名字被打了马赛克。 很多人难以理解,觉得对方还是一个孩子,至于这样吗? 这正是童话大王一贯的态度:对待小孩如对成人。 只要了解郑渊洁就会知道,他对维权的态度,几乎可以用“疯狂”来形容。 曾经,有读者为了表达对郑渊洁的喜爱,用他名字的缩写建论坛,还举办他的画像比赛。 郑渊洁知道后,第一反应不是欣喜,而是“这侵权了吧?” 服软的粉丝决定关闭网站、撤销活动,但郑渊洁却没有善罢甘休,还是发了律师函过去。 盗版书猖狂的那几年,他为了收集证据,专门派“卧底”去印刷厂应聘清洁工。有一天,收到“线报”,有一家印刷厂正在印刷他的盗版书。 当时已是半夜12点,可他来不及多想,立刻和助理赶到印刷厂,将“不法分子”抓了个正着。 有人说他是正义的使者,也有人说他太过较真儿、心胸狭窄。 无论何种评价,必须要承认的是,正是这种性格成就了他。 如果没有这种性格,也就不会有郑渊洁。 笔耕不辍 走上“写童话”这条“黑道”,一写就是36年,靠的正是郑渊洁这种“睚眦必报”的性格。 他离开学校,是因为一次“睚眦必报”: 上学的时候,老师出了一篇作文题叫做《早起的鸟有虫子吃》,立意明摆着要鼓励同学们自强不息、努力奋斗。 可郑渊洁心想,早起的鸟固然有虫子吃,早起的虫子可不就必死无疑了?早起不早起,还是得先分清楚自己是鸟还是虫。 他擅自改了题目,交上去了一篇《早起的虫子被鸟吃》。 看到这篇作文的老师勃然大怒,不仅让郑渊洁去罚站,还要他当众重复一百次“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”。 面对这种奇耻大辱,郑渊洁实施了一个十岁小男孩能想到的最凶猛的报复招数: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。 炮响之后,他再没回到学校。 〓 当兵时的郑渊洁 辍学后的郑渊洁,在家里接受家庭教育,在机场当过地勤兵,又转业成为工人,月收入在当年不算低。 但他发现,时代已经变了:在70年代末的中国,文凭的含金量越来越重。就连当时女友的父母,都看不起没有文凭的自己,勒令女儿和他分手。 那么,要去考大学吗?郑渊洁很清楚,在高考大潮中,自己就是那条“早起的虫子”,只能被鸟儿们吃得干干净净。 他又和现实杠上了:我就要想个别的办法,实现没有文凭的“弯道超车”! 异想天开的结果,是写作。 然而,郑渊洁的写作路并不是一帆风顺。在写童话之前,他写过小说、诗歌、童话作品……甚至连文学的远亲漫画也没有放过,但无一例外,没有一个成功。 不过,自认“心胸不开阔”的他,恰好开创了中国童话的新思路:正因为像小孩子一样“记仇”,他才能和孩子们共情,理解他们的快乐和烦恼,用他们的视角,去质疑着成年人世界的规则。 比如小老鼠,在社会的刻板印象中是小偷、坏蛋。但郑渊洁笔下的舒克和白塔,不仅心地善良,还成为人人敬仰的飞行员、坦克手,给大伙儿伸张正义。 再比如皮皮鲁,是80年代典型的坏小孩,不仅胆大粗心、成绩不好,而且热爱闯祸。但郑渊洁就告诉大家,皮皮鲁才是对的,错的是这些规则。 “优等生”鲁西西,也有爱吃零食、爱哭鼻子的坏毛病…… 比起强调教育意义的“伟光正”儿童文学,小孩子更爱看郑渊洁写的“坏小子”。 至于为什么要独立创办《童话大王》?郑渊洁自己的说法是: “我心胸特别狭窄,已经狭窄到不能容忍和别的作家在同一报刊上同床共枕。” 背后的故事,也是一次较真。 皮皮鲁与鲁西西在给杂志供稿期间,带动杂志暴涨了10万销量。 但郑渊洁的待遇并没有跟着涨,正如杂志编辑所说,杂志登了那么多人的稿子,怎么能说是你郑渊洁的文章带动了销量? 出于报复,也出于多赚点钱的考虑,郑渊洁决定创办自己的专刊,多劳多得,自负盈亏。 这一坚持,就是36年。 “少儿不宜”? 虽然是童话作家,但郑渊洁并没有将自己的读者限定在“儿童”范畴。 《童话大王》的封面上一度印着:“本刊适合8-100岁的读者阅读”。 在《童话大王》鼎盛的时代,郑渊洁什么都敢写。 有一期封面图,他直接抨击了当年盛行于中小学的“强迫订报刊”现象。 用今天的视角来看,图片制作得未免有些太糙。 但在当年,家长看到了这张封面,都觉得扬眉吐气,不住叫好。 在《童话大王》的专栏“100个第一次”里,郑渊洁写了“第一次杀人”的故事:陪朋友的女朋友去医院堕胎。 在文章最后他感慨,流产手术如此泛滥,原因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。 时至今日,这个观点依然很振聋发聩。 郑渊洁说,既然孩子们很爱看他的书,不如“搂草打兔子”,顺便吧把教育科普了。于是,皮皮鲁遗精了,鲁西西来了月经。 但在当时,不少人没法接受这样的观点出现在一本“儿童读物”上, 2002年,央视节目“今日说法”点名批评《童话大王》少儿不宜。 2005年底,郑渊洁在新浪网参加博客座谈会后又遭到指责,认为其发言与“儿童文学作家”身份不符。 他的作品也被方舟子炮轰:“很黄很暴力”。 此后,《童话大王》越来越少刊登郑渊洁的新作,也放弃了“8-100岁读者”的定位,变成了一本低龄化的儿童刊物。 文字一度犀利,但面对读者的时候,郑渊洁抱持的,是二十年如一日的温柔态度。 经常看《童话大王》的小读者们心中都有一个圣地,地址在北京市北河沿大街161号,名叫“皮皮鲁专卖店”。 据说,在专卖店经常可以偶遇郑渊洁,每个月第一个星期日他都会在店里签名,不少小读者都还留着在皮皮鲁专卖店遇见他的记忆。 传奇故事不止这一个。 郑渊洁买房存小读者来信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了。九十年代,他就一口气买了十套房,只为了让小读者来信住进去。 当时北京的房价是每平方米1400元,郑渊洁嫌贵,卖房的还劝他:说不定20年后就涨到2400元了。 如今,“郑叔叔”已经变成了“郑爷爷”,北京的房价也涨了不知道多少倍。但这些小读者的来信,依然安安稳稳地住在它们专属的房子里。 而郑爷爷,还继续在网络上回复读者们的电子来信。 这个时代,手写信几乎销声匿迹。 但收到小读者的手写信,郑爷爷依然会认认真真地回复。 如今的郑渊洁每天在5G冲浪,日常在微博和读者互动。 他的风格,依然是那么诙谐又温暖。 有个女孩子在评论区说自己要努力减肥,不然相亲对象都看不起自己。 郑渊洁回复:趁早远离贬低你的人。 另一个人说:郑爷爷快祝我早日脱单,这样才能让我的孩子看上皮皮鲁、鲁西西。 郑渊洁不干了。他说,祝你早日遇到意中人,如果没有合适的,千万不要勉强脱单和生育。与其同床异梦、生不如死,不如孤独求败、傲视群芳。 这种成语叠用的语言风格,果然还是当初那个郑渊洁。 他还会活用时事热点。《民法典》出台了“离婚冷静期”,马上就被他活用到了评论区里。 但如果你多看看他的微博,就会发现,这个爷爷,不仅是可爱而已。 出圈的评论越来越多。如果上网冲浪时感觉疲惫,那推荐你去看看童话大王的评论区。 骑士爷爷 1991年,郑渊洁接到了好友崔永元的电话。 原来,是有个叫郑正的小学生没写作业。老师教育他,他反而说,郑渊洁说了“学习好的小孩不一定有出息”。 老师大怒,说你要能把郑渊洁请来给全校同学做一次报告,我就允许你以后都不写作业。 郑正的母亲找到了崔永元,让他拜托郑渊洁。 几天后,郑渊洁和崔永元驱车奔赴郑正所在的小学,真的做了一次汇报。他说,永远忘不了当时小学生郑正脸上的表情。 2012年的微博里,他如此回忆此事: “当年,我和崔永元像两位仗义行侠的骑士去扶助弱小杀富济贫一样,将郑同学从苦海中解脱出来。” 他永远是读者们温柔而坚定的骑士。而如今,这位骑士又“睚眦必报”地面对侵权商标,开始了一次新的征程。 他说,如果这672个商标全部维权成功,如果他能活到100岁,《童话大王》就会复刊。 骑士爷爷,祝你维权成功。 ![]() |